隨著疫情影響,國內很多博物館都一直處于閉館狀態,由于為了滿足用戶足不出戶就能瀏覽博物館的需求,很多博物館、展館都開通了線上展覽需求,例如最近膠州博物館將所有展廳拍攝成解說游覽視頻供市民“線上游覽”。
4月20日,為了讓市民無需實地參觀也能了解文博知識,悠享“宅”家時光,膠州博物館以網絡為媒介,將館內自然生態、古代文明、民俗風情、膠州通史等6個展廳的內容,全部拍攝成解說游覽視頻,陸續呈現在微信公眾平臺上,搭建起博物館與廣大市民之間的線上橋梁,實現了閉館期間服務不缺位。
據了解,截至目前,膠州市“云游”博物館線上服務已推送《線上逛博物館》《走近國保》《話說膠州》《文物講故事》《足不出戶賞文物》等10余個系列、共計39期線上文博內容,觀看人次達7萬余。
【膠州市博物館】 簡介:
位于膠州市蘭州東路19號,建于1986年,占地面積4043平方米, 建筑面積1150平方米。膠州市博物館是一所地方綜合性博物館,是在原膠州市圖書館文物室的基礎上成立的,現有工作人員12人。
膠州市博物館的藏品非常豐富,現有文物藏品2000余件,其中一級文物5件。館藏珍品中有三里河遺址出土的造型奇特、制作精巧的環狀龜形鬻,有做工精細、造型美觀的蛋殼黑陶高柄杯,有稀世珍寶《妙法蓮華經》一卷。膠州市博物館自建立以來,先后舉辦了多種形式的陳列展覽,并加強了文物征集工作,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。
文章來源網絡,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!

隨著疫情有效控制,國內很多博物館、陳列館、美術館等展覽性質的場所,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,相繼恢復開放!比如大連自然博物館于今日有序開放各個展廳!信息來源大連自然博物館官網!公告如下:

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有植物標本22萬號;昆蟲標本60余萬號;動物標本3萬號,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、金絲猴等37種,以及護士鯊、豹紋鯊、翻車魚等百余種珍稀動物標本,此外還有北極熊、企鵝、鴕鳥等國外的珍稀動物標本;古生物化石標本500多件,

1月12日,淥口博物館正式開館,該館是楊得志故居文旅綜合開發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淥口區第一座博物館。

新民晚報訊(記者 羅水元)上海電力70年發展歷程怎么樣?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,國網上海電力推出了上海電網虛擬展廳,聚焦堅強電網、綠色發展、創新引領,通過新媒體虛擬現實技術帶您重溫上海電網70年發展之路,共同暢想“三型兩網、世界一流”的未來能源世界。

合肥市科技館新館(自然博物館)計劃在26日動工,項目建成后,比“老館”的展廳面積擴大了近4倍,展示主題更加豐富,在“老館”前“排長隊”的現狀也將成為歷史。

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(周公館)基本陳列展廳改造提升已全面完成,將于2019年9月30日(星期一)恢復開放。小而美,美而精,精而雅,雅而暖”是此次改陳的指導思想。館方對展廳、展品、展項進行優化調整,“螺螄殼里做道場”,在小小的空間里,設計了不少新的亮點。

國內第一家以民間金融為主題的博物館,選址位于廣州昔日的金融商貿中心、原為民國金城銀行舊址。博物館面積約為780平方米,首期投入資金為300萬元,利用實物、歷史圖片、場景再現、互動游戲、多媒體演示等多種手段,全方位展示從西周時期到近現代,以民間信貸為主要形式的民間金融發展的歷史。

1月18日,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舉行了“新春文化系列展覽——牛氣沖天”媒體專場活動。本次展覽展示了一百余件與“牛”相關的珍貴館藏文物,其中不少藏品為首次亮相,為市民帶來一場五味俱全的“解牛”之宴。據悉,展覽將從1月19日起持續至4月30日,市民可免費參觀。

為宣傳展示錫林浩特市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,提升人民群眾對非物質文化保護重要性的認識,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、關注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,錫林浩特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正式開館。
